10月29日,“匠心独运·巾帼风采”广东省妇女手工创业
交流活动在广东工美艺博中心正式启动。
本次活动由广东省妇女联合会和广东省广轻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主办、广东省工艺美术有限公司和广东省巾帼手工创业创新联盟承办,旨在充分展示广东省妇女在手工创业创新领域的丰硕成果,激发新时代女性建功立业的新活力。
本次活动包括手工艺成果展、主题沙龙等多个环节,通过为期两天一夜的交流与探讨,为广东女性手工业高质量人才的培养搭建平台,推动广东女性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其中,一场主题为“传承·创新·创业”的沙龙是本次活动的重头戏,张良广、翟惠玲、范安琪等在内的多位手工艺大师及行业精英进行发言与讨论,共同探索手工创业的新路径。
创业:“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
“今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工艺美术行业传承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产业’成为高频词汇。”广州创新社区治理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公共政策博士张良广以对这份文件的解读为切入点,围绕手工艺的产业化发展进行主题发言。
“如何让手工艺从‘一人技艺’发展为‘众人事业’?从政策来看,今天的工艺美术行业不仅要传承技艺,国家还鼓励用现代生产技术和管理方式来提高生产效率,振兴传统工艺。”
对此,张良广认为,手工艺的文化传承完全可以与产业化相结合,可以融入大众生活。
“可以拓宽传统工艺的生活应用和消费场景,加大在社交礼品、旅游文创产品、服装服饰、时尚家居等领域的融合应用。围绕文化、旅游、商贸等消费领域,将工艺美术植入城市公共文化空间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方式。”
此外,张良广还建议,相关机构可以在完善人才培养体系、精准遴选扶持项目、搭建多元扶持平台、带动妇女就业增收等方面有所作为。
想要把“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并不容易,对创业者而言必须具备一些能力。
广东财经大学大湾区双循环发展研究院主任李征坤针对将技艺成果进行商业化转化所具备的能力作了发言,他认为创业者首先需要进行市场调研,摸清市场需求,同时研究竞争对手,了解对手的优势和不足后确定差异化策略,找到自己独特的市场定位。
“年轻一代消费者更看重产品的情绪价值,期待在消费过程中获得快乐的体验,即使价格稍微高一点也愿意购买。因此价值主张很重要。”李征坤结合自己对行业的观察陈述了价值主张的重要性,这要求创业者明确产品的服务,找准用户痛点并进行解决。
此外他还提到创业者要制订营销计划,包括线上营销、社交媒体的推广、内容营销等,通过跨界、跨境、跨行业、跨领域融合,扩大市场渠道。
对此,广州在苒文化艺术传播有限公司设计总监纪馥君深感认同。
作为一个年轻的艺术创业者,她分享了一个“亲测有效”的让传统技艺商业化发展的经验:“做品牌要孵化清晰的IP。我运营的小红书号已有十万多粉丝,抖音单条点赞数最高也达到700多万,这吸引了很多和我一样想创业的年轻人,他们有的成为我的客户,有的成为了我的学员。”
对于作品的价值主张,纪馥君也有自己的实践。竹编装置艺术作品是她的代表作,为了对传统竹编进行现代化表达,她会在作品中加入灯光、影像、视觉、触觉、味觉元素。
“在比较传统的造型上加入一些有疗愈作用或有情绪价值的元素,立马就能让观众有了代入感。让受众产生共鸣,他们就会主动地去帮你推广和传播。”纪馥君说。
传承:多元培养,后继有人
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工艺美术行业产业化发展,培养高水平人才具有深远意义。如今,多元化的传承方式为工艺美术行业培养了大批新生力量,也让传统技艺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广彩代表性传承人翟惠玲现场分享了自己在推进广彩传承发展道路上的实践经验。
“我从90年代就开始授徒,在工厂里一边创作,一边对年轻的工人进行技术指导。近十年来又对院校研究生的实践和毕业创作进行指导。人才培养不仅是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文化推广和发展的重要手段。在这方面应当要倾囊相授,知无不言。”翟惠玲说。
在传道授业的过程中,她尝试多种方式培养后继人才,例如师徒式培养的周承杰,现在已是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又如通过“非遗进校园”培养的年轻艺术家刘绮雯,现在是广州市工艺美术大师。
此外她还通过广彩讲座、非遗体验、培训班等方式培养了一批学生,成绩优异。
在众多传承方式中,家族传承一直是手工艺行业中的普遍现象。参加沙龙的嘉宾之一钟婉尧,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钟汝荣陶艺工作室艺术总监,也是典型的家族传承艺术家。其父亲著名陶塑艺术家钟汝荣,其母亲冼艳芬是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身为新一代陶瓷艺术接班人,钟婉尧深感责任重大,她始终在思考,如何在保持传统技艺精髓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以适应现代市场的需求。
她将石湾陶塑与各种新型潮流艺术相融合,“从动漫、潮玩、插画中提取它们的概念、元素,融入创作之中”,并在文创产品的创新与研发上进行探索。
“我尝试对陶瓷潮玩功能性产品进行开发,制作一些手绘花盆、冰箱贴、香薰香插等小而精美的产品。这些新型文创产品不仅可以保留石湾陶塑的核心,也能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和热爱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钟婉尧说。
创新:开阔眼界,提升美学修养
无论是政策驱使还是文化传承的需要,都对现代工艺美术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守护传统技艺的同时,要顺应时代变化和现实需求,要让产品被市场接受。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佛山陶塑艺术家范安琪从自身三十多年的从业经验中总结,认为艺术家想在创新中有所突破,就需要更广阔的眼界和更开放的观念。
“工艺美术未来的发展趋势一定是与当代理念的结合。艺术家只有提升自身的美学综合能力,才能把历经千百年沉淀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精气神拿捏好。”
范安琪举例说道,自己曾在爱马仕展厅里看到过很普通的手工缝纫线条,设计师仅用线脚以几何形状来表达时尚;还有的品牌把竹篾编制工艺与陶瓷、杯子、包包等物品相结合。
“这就印证了那一句话:越民族的就越国际。充分了解传统美的核心,并用当代语言进行创新转化,提升个人审美修养,是我们工艺美术工作者需要努力的方向。”她说。
传播:走进生活,走得更远
工艺美术如何走近受众,走进生活,走得更远?
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非遗研究中心主任方昕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从工艺美术传播的视角出发进行分享。
在她看来,“00后”将是工艺美术消费市场的主体,也是工艺美术创作的主要力量。
“我现在的学生是在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上升、科技发展迅猛和信息大爆发的时代成长起来的,他们在大学4年接受的是最传统的工艺美术教育,但在毕业后却进入了各行各业,有的做游戏设计,有的做交互设计,还有的完全改行。”
对此现象,方昕抱着开放的态度:“我相信,不管他们从事什么行业,工艺美术的教育已深深植根于学生们的心中,植入在他们的DNA里,他们的工作和创作无一不反映出传统文化对他们的影响。”
方昕乐观地表示,传统工艺的国际化传播和发展,并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话题,它切实发生在日常工作之中。“相信校园里的这些‘小匠人’未来不论在哪一个岗位,都将诉说传统工艺美术的故事,通过他们年轻的话语的方式,让传统工艺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