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公益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节能

【中原金属】节能降碳行动方案与金属市场当下逻辑

2024-06-07 13:53:24         1   0
日前,国务院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提出,“2024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2.5%左右、3.9%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源消耗降低3.5%左右,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在18.9%左右,重点领域和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50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1.3亿吨。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在20%左右,重点领域和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50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1.3亿吨。”《行动方案》的发布将继续引导我国能源转型,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奠定坚实基础,进而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节能降碳行动方案解读

  “十四五”规划纲要将“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13.5%”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约束性指标之一,即“十四五”期间,我国将以年均2%左右的能源消费增长支撑5%左右的GDP增速,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消耗的依赖程度进一步降低。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2023年,国内单位GDP能源消耗分别下降2.7%、0.1%、0.5%,这与“十四五”规划中提到的降低13.5%的目标有一定差距。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年内目标,即“单位GDP能耗降低2.5%左右”。需要注意的是,今年国家发改委等进一步明确,非化石能源不再纳入能耗强度考核。国家发改委近期回答记者提问时提到,初步测算,扣除原料用能和非化石能源消费量后,“十四五”前三年,全国能耗强度累计降低约7.3%。即按照新口径计算较老口径降幅明显扩大,因此,计算口径调整后,今年能耗目标的实现难度或有所下降。

  另外,《行动方案》中也提到“尽最大努力完成“十四五”节能降碳约束性指标”,发改委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也提到“受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全国能耗强度降低仍滞后于时序进度,部分地区节能降碳形势较为严峻,完成“十四五”规划纲要确定的节能降碳约束性指标,任务仍然艰巨。”回顾历史来看,能耗目标也会因特殊因素出现未完成的情况。“十三五”规划单位GDP能耗目标为下降15%,实际为下降13.2%,完成度为88%。因此,目前经济发展仍是重中之重,能耗政策或更具灵活性。

  《行动方案》提出,“落实煤电容量电价,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研究完善储能价格机制。严禁对高耗能行业实施电价优惠。强化价格政策与产业政策、环保政策的协同,综合考虑能耗、环保绩效水平,完善高耗能行业阶梯电价制度。深化供热计量收费改革,有序推行两部制热价。”

  未来电价将是市场重点关注的因素。对大部分工业品来说,生产过程中都需要用电。电力的供应情况以及电价的波动,都会对工业品的供给端的造成直接影响。例如,近几年夏季的“限电”风波引发了商品市场的波动(详见专题文章《最“热”夏天来临,限电行情能否再起》)。另外,对于部分高耗能行业来说,取消电价优惠对生产成本来说也是极为不利的。用电方面,今年以来,电力消费延续快速增长态势,前4个月全社会用电量累计超3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与此同时,全国大部地区气温偏高,数据显示,今年1月1日至5月20日,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0.9摄氏度,为历史第三高。更高温度意味着更多用电需求,国家能源局表示,今年度夏期间,预计全国用电负荷还将快速增长,最高负荷同比增长超过1亿千瓦,电力保供面临一定压力。

  二)节能降碳方案对金属市场影响

  1)有色金属

  《行动方案》提出有色金属行业节能降碳行动,具体包括:一是优化有色金属产能布局。严格落实电解铝产能置换,从严控制铜、氧化铝等冶炼新增产能,合理布局硅、锂、镁等行业新增产能。大力发展再生金属产业。到2025年底,再生金属供应占比达到24%以上,铝水直接合金化比例提高到90%以上。二是严格新增有色金属项目准入。新建和改扩建电解铝项目须达到能效标杆水平和环保绩效A级水平,新建和改扩建氧化铝项目能效须达到强制性能耗限额标准先进值。新建多晶硅、锂电池正负极项目能效须达到行业先进水平。三是推进有色金属行业节能降碳改造。推广高效稳定铝电解、铜锍连续吹炼、竖式还原炼镁、大型矿热炉制硅等先进技术,加快有色金属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到2025年底,电解铝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达到30%,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达到25%以上;铜、铅、锌冶炼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达到50%;有色金属行业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完成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2024—2025年,有色金属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5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1300万吨。

  对于铜来说,据Mysteel统计,截至2024年4月底,全国电解铜总产能为1453万吨,较2023年底增长11万吨,产能利用率约为77.92%。2023年10月以来铜冶炼加工费TC单边下行反映出铜精矿供应偏紧且铜冶炼产能相对过剩,目前国内铜精矿进口依存度高达90%,海外供应扰动因素较多,因此未来电解铜新增产能空间相对有限。从节能降碳的角度来看,电解铜生产过程中耗电量较少,碳排放量较少,新建产能多为世界领先水平,因此预计整体影响不大。

  对于铝来说,一是再次强调了产能天花板限制的限制。SMM数据显示,目前国内电解铝建成产能约为4519万吨,其中合规指标建成产能约为4462万吨,2024年随着华云三期项目的投产,国内电解铝合规指标建成产能有望净增17万吨,25年以后其他有合规指标建成产能顺利建设及投产达到4546万吨,逼近天花板;未来没有指标或者是环保等级达不到投产标准的项目或难以建设及投产。二是强调再生金属供应量的提升。据SMM数据显示,2023年国内国内废铝总消费量达1215万吨,除此之外国内进口再生铝合金量达113万吨,国内再生铝综合利用量达1328万吨,占国内铝消费总量23.6%,接近2025年目标要求。三是铝水直接合金化比例提高到90%以上。据SMM数据显示,2023年国内电解铝铝水合金化比例约为71%左右,距离90%目标位仍有近20%的增长空间,估算一下需要从电解铝市场增加800万吨产量用于合金化产品的生产。一方面,若铝合金化占比达90%左右,即2025年国内电解铝月产量增长至360多万吨的规模,每月仅有36万吨的铝锭产出,或让铝锭库存出现交割货源紧张的情况;另一方面,今年铝棒及其他的合金产品已经出现产能过剩的情况,很多铝深加工企业难以直接用常规的铝棒、铝合金牌号的产品,定制化明显,未来增加什么样的初加工产品仍需要加工企业严谨的考虑终端的消费方向。

  对于氧化铝来说,在电解铝产能天花板限制下,目前氧化铝建成产能约1亿吨,能够满足国内电解铝需求。虽然未来仍有一定的规划新建产能,但多集中在沿海地区和电解铝企业附近,未来新增产能或将替代内陆老产能,总的产量或将维持在较为稳定的水平。





  2)黑色金属

  《行动方案》提出钢铁行业节能降碳行动,具体包括:一是加强钢铁产能产量调控。严格落实钢铁产能置换,严禁以机械加工、铸造、铁合金等名义新增钢铁产能,严防“地条钢”产能死灰复燃。2024年继续实施粗钢产量调控。“十四五”前三年节能降碳指标完成进度滞后的地区,“十四五”后两年原则上不得新增钢铁产能。新建和改扩建钢铁冶炼项目须达到能效标杆水平和环保绩效A级水平。二是深入调整钢铁产品结构。大力发展高性能特种钢等高端钢铁产品,严控低附加值基础原材料产品出口。推行钢铁、焦化、烧结一体化布局,大幅减少独立焦化、烧结和热轧企业及工序。大力推进废钢循环利用,支持发展电炉短流程炼钢。到2025年底,电炉钢产量占粗钢总产量比例力争提升至15%,废钢利用量达到3亿吨。三是加快钢铁行业节能降碳改造。推进高炉炉顶煤气、焦炉煤气余热、低品位余热综合利用,推广铁水一罐到底、铸坯热装热送等工序衔接技术。加强氢冶金等低碳冶炼技术示范应用。到2025年底,钢铁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达到30%,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完成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全国80%以上钢铁产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与2023年相比,吨钢综合能耗降低2%左右,余热余压余能自发电率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2024—2025年,钢铁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20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5300万吨。

  对于钢材来说,一是我国自2016年开启供给侧改革,大幅淘汰钢铁行业落后产能,去除“地条钢”,三年压缩1.5亿吨粗钢过剩产能。《行动方案》有望进一步降低钢铁行业的长期供给弹性,虽然明确2024年继续实施粗钢产量调控,但并给出粗钢产量调控的具体目标。若按照2023年粗钢平控的要求,基于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1-4月我国粗钢产量34367万吨,同比下降3%,意味着5-12月产量有小幅增量空间,对钢材实际生产影响有限。若执行3%以内粗钢压减要求,则接下来的产量调控力度应与1-4月相当,由于今年前四个月钢厂生产整体低于近三年同期水平,意味着接下来控产量会对市场情绪和钢材价格带来重要支撑。若执行超出3%的压减,影响将超市场预期,但这种严控的可能性较小。二是近年来,随着房地产对用钢需求的压缩,螺纹钢等建筑用钢产量逐年降低,钢厂转型升级迫在眉睫,由低端产品转向高附加值生产也是大势所趋,需关注未来低端品种出口方面是否有收紧的信号。三是加大废钢这类再生资源的回炉利用,降低对进口铁矿石的依赖。不过,基于当前废钢资源有限,实际利用率离目标仍有较大差距。根据富宝等资讯平台数据,2023年全国废钢消费2.44亿吨左右,2024年1-5月255家钢厂日耗测算消费量同比增速3.8%左右,意味着2024年消费量或增至2.53亿吨,若按照相同增速到2025年增至2.63亿吨,离3亿吨目标仍有一定差距。同时,2023年电炉钢产量在1亿吨左右,占粗钢产量的10%,离2025年15%的目标仍有一定难度。

  三)2021年铁合金能耗双控复盘

  《行动方案》公布后,5月30日当天,硅铁期货合约便陆续涨停封板,成为市场最亮的焦点。虽然《行动方案》未明确提及铁合金产业,但是在化石能源消费减量替代中表示要“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合理控制半焦(兰炭)产业规模”,同时节能降碳目标之下,煤电成本重心或将持续抬升,电价成本和兰炭成本是硅铁本次涨停的主要原因。而这一次硅铁价格对《行动方案》的表现不禁让人想起2021年“波澜壮阔”的行情。

  回顾铁合金历史行情,作为“十四五”开局之年,在“双碳”目标背景下,2021年铁合金供给侧改革正式拉开帷幕。在阶段性的能耗双控和煤炭短缺之下,产业链上下游均面临强烈冲击,部分中小企业甚至陷入生存困境。2021年8月,随着国家发改委陆续发布了三次地区能耗双控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各地能耗形势依旧严峻,近20个省(区)上半年能耗强度未达进度要求,青海、宁夏等铁合金主产区上半年能耗强度更是不降反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能耗预警,双控目标完成压力骤增。铁合金作为典型的“两高一资”行业(高污染、高耗能和资源性),在国家能耗政政策监管要求之下,各省(区)迅速出台各类限产控耗政策,铁合金供应短期骤降,阶段性的供需失衡也推升出一波史无前例的上涨行情。

  除了供给端干扰,需求端支撑也是2021年铁合金行情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2021年6月开始,随着各省市陆续落实粗钢平控的限产方案,6月至7月钢价再度上行;8月开始价格受粗钢压缩影响持续下行,带动成本支撑下移;随着8月下旬至9月“能耗双控”持续加严,以及电煤紧缺的限电影响,能源价格大幅拉涨,焦煤由8月下旬的1300元/吨左右涨至10月中旬2300元/吨附近,增幅高达77%,再度支撑钢价;而钢材价格的走强也反过来支撑上游原料价格的上涨,形成产业链共振。

  在经过了2021年极端行情的扰动之后,铁合金行业绿色低碳发展能力明显增强,铁合金产业已基本完成落后产能淘汰工作。以内蒙乌兰察布产区来看,2023年该市铁合金行业完成产量953万吨,同比增长21%,占全国产量的27%,能效标杆值以上产能比例超过30%,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提前2年完成发改委提出的节能降碳改造升级目标。



  四)金属市场当下逻辑

  目前《行动方案》基本被市场消化,金属市场也将回归各自板块逻辑。对于有色金属来说,本轮上涨是以铜价领涨,核心驱动包括美联储降息预期、国内经济向好、铜矿供应偏紧和资金参与热情。短期来看,随着宏观情绪有所降温,资金出现明显离场,有色金属价格从高位出现回落。中期来看,在美联储降息没有落地之前,宏观预期逻辑仍将支撑年内有色金属价格。运行轨迹来看,多重利多因素共振的情况可遇而不可求,除非未来宏观面出现重大变化,否则下半年铜价很难再复制今年上半年这样流畅的上涨,更大概率是进入高位整理。

  对于钢材来说,当前随着淡季需求下滑压力逐步显现,铁矿石6月季末发运有望继续回升,成本支撑有下行压力,在缺乏宏观有利提振的情况下,钢价仍有一定压力,或将震荡偏弱运行。长期来看,基于钢铁行业利润的收缩以及地产下行压力带来的需求下滑影响,钢企整体增产动力不足,自主调节和控产量的能力提高,因此,重点关注后续粗钢调控力度和出口方面的消息。

  对于铁合金来说,目前硅铁产区维持正常生产,并未接到限产通知,供应增速远超需求,警惕后续可能出现的累库压力。锰硅方面,港口锰矿库存持续消耗下降,外盘高品矿对华报价稳步抬升,港口锰矿依旧捂货惜售,锰矿偏紧格局没有改变。因此,在锰矿问题解决之前,如果SF-SM价差能反弹至-500~0元/吨左右,仍可关注价差反套机会。

〖全民公益-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声明: 网页文章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